央视新闻聚焦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“换”新之路
     

    “智慧大脑”让服装生产全力提速

    广东汕头是全国纺织服装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,全国内衣家居服有一半都出自这里,有着“内衣之都”的称号。改革开放后,依靠“三来一补”,汕头内衣曾以贴牌的形式行销海内外,这里的纺织服装企业也赚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

    曾经,业内对服装产业的印象是“生产传统,创新不多,反应滞后”。但在如今的汕头,纺织服装产业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,朝着智能化、科技创新、全产业链的方向不断深耕。2023年,汕头的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8亿元,是这里第一个超千亿的支柱产业。

    前不久,一场国际性的服装展会在汕头举行,记者发现,很多前来洽谈的采购商在展会闭幕后并没有着急返程,他们说,在这里下的订单,只要稍等几天,就可以拿到成品。

    现场,不少展位上都标明了“小单快返”,有的甚至直接打出“两天打样、三天出货”的字样。

    第三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某展位负责人 王女士:我们每年开发的新品比较多,达到2000(多)。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,如果我们出货速度没这么快,订单肯定会受影响。

    为了抢时间,当地的纺织服装产业在各个环节都全力提速。在这家刚投产不久的锦纶生产企业,负责人告诉记者,他们的厂房都是根据设备“量身定制”的。

    广东天浩锦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林钊鸿: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投料口,我们这些切片(原料)是从外面买过来后,放在第8层,从8层往下走,再到1层出库,每一层都是管道连接的。系统化的加持下,我们效率大概提升了20%,现在也是在加快二期(厂房)的建设。

    在另外一家企业,记者看到,三万五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,只需四十多个工人作业,利用自动化设备,实现“衣服找人”,是这家企业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。

    广东世泰服饰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负责人 吴维健:我们每一个衣架,它还有一个芯片,追踪到每一个订单的每一件衣服颜色尺码,它整个的状态是什么样子,我们都能快速找到对的客户对应的数量的货。

    搭配衣架芯片一起使用的,还有一套数字化系统,质检人员发现产品需要返工后,只需在工位的屏幕上点击一下,衣服就自动“流回”到工人那里,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。而在过去,要找到一件衣服某个环节对应的缝制工人,就需要花费1天至2天。

    凭借这一“智慧大脑”,三十多个不同的款式,可以同时在流水线上“滚动”。如今,在汕头,一个半小时生产一件成衣已经成为现实。

    广东世泰服饰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负责人 吴维健:在传统的方式里面,你处理这么多个款式,都靠人脑其实是很复杂的。我们现在可以实现按天排产,各个环节不需要等待,不需要塞车,这个对工厂整体管理的提升很大。

    一件爆款衣服的背后,都有一条被“爆改”的生产线。如今,汕头规模以上的纺织服装企业中,有近50%已经开始数字化改造。

    向“新”寻力 “织”出新图景

    智能化、数字化改造,让企业生产效率提升、成本降低。而这样的改造过程,企业其实投入了大量资金。

    如何能让这些钱花的更“值”?汕头的纺织服装产业又瞄准了一个附加值更高的方向。

    汕头市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面料事业部负责人 陈俊坚:这个面料本身是亲水的,我们在它反面,也就是接触皮肤的这一面,印制了疏水的材料,细小网状的缝隙把汗液或者水导到布的另外一面去,使它这一面保持比较干爽的效果。

    陈俊坚说,这项技术是企业自主研发的,使用这种面料制成的成衣,附加值能提升30%左右。曾经,汕头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只做“来料加工”,技术门槛低,利润率不高。

    日期:2024/12/16 阅读:207次

    上一条 : 抱歉暂无数据

    下一条 : 年产服装2500万件(套)的爱帝,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

    福建讯迈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 服务热线:13860769037   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